幾十年來,溫濕度計一直是記錄博物館室內氣候的首選。它技術簡單,易於理解,博物館工作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操作和維護。早期的溫濕度計是鼓式設計,在定期檢查時,只需匆匆掃一眼轉鼓,就能識別氣候條件是否正常。不過,這一優點也可能成為缺點。這是因為它比較大,所以很顯眼,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博物館會將其視為展品的原因。它們還需要大量的維護工作。書寫鼓中的紙張必須定期更換--根據設置的不同,每天、每週或最遲每月更換一次。發條裝置和筆中的電池也需要定期更換。
為了進行長期記錄,必須將每張圖像妥善歸檔。由於需要定期維護且體積龐大,早期溫濕度計無法隨處使用。例如,展示櫃中就沒有足夠的空間。而且由於它們對振動和位置變化的敏感性,它們也完全不適合用於運輸監控。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成本問題。由於每年都需要維護,每個測量點的成本都相當高,即使由於使用壽命長,高昂的購買價格也要分攤到很多年。
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資料記錄儀越來越多地用於博物館的氣候監測,部分原因是溫濕度計的明顯缺點。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您可能會認為現在應該有大量專門用於博物館的完美資料記錄儀可供選擇。
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首先,這些設備在開發時通常考慮的是完全不同的應用,在博物館中經常被 "濫用"。其次,並不存在典型的博物館應用。在博物館內,對資料記錄儀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這些設備的設計一點也不顯眼,可以牢固固定,並可通過顯示幕對室內環境進行長期監控。後者完全取代了溫濕度計的功能。如果展覽空間的設計達到較高標準,這些設備甚至可以 "隱形"。在市面上,許多資料記錄儀在外觀設計上與博物館環境格格不入。
1. 一些歷史:溫度計
2. 博物館對資料記錄儀的要求
3. 資料記錄儀的測量方式不同:數位式而非類比式
4. 資料記錄儀的測量方式不同:準確性
5. 資料記錄儀可以做更多:其他測量變數
6. 資料記錄儀可以做的更多:警報
7. 如何獲取資料?
8. 需要哪些作業系統和軟體?
9. 我需要多少記憶體?
10. 資料記錄儀的電池壽命有多長?
11. 無線電範圍對我的博物館是否足夠?
立即獲取完整的實用指南